24-Feb-2025 研发系统可优化 3D 打印材料的电气、热学和机械性能 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 Business Announcement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UC3M)联合牛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以及巴斯克地区的 BC 材料研究中心,共同研发出一款以 3D 打印技术制造,可预测和改进多功能结构的创新计算模型。该项目获得了由 BBVA 基金会所提供的 Leonardo 奖学金支持,而近期已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这一突破,为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药、软体机器人和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全新应用打开了大门。
21-Feb-2025 插层比例调控Fe1+xSe2的插层结构和磁电性质 Science China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插层法一直被视为探索新型二维材料的有效手段。然而,插层浓度与材料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插层结构对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也亟需进一步探索。在《国家科学评论》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示了自插层比例对原子插层结构影响的普适性规律,并深入探讨了原子结构对材料磁电性质的影响。 Journa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Feb-2025 可按需像固体或流体一样作用的仿生机器人集群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受组织中细胞协作的启发,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机器人集体行动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可支撑数百倍于自身重量的刚性和固体结构之间转换。这一进步克服了所谓“机器人材料”开发中的一个核心挑战:将单个机器人单元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动态自适应结构的连贯网络。实现这些系统面临一个根本性的挑战:这种“材料”必须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支撑负载,同时又能在开关一按之间自由流转而呈现新的形态。与惰性材料和传统机器人系统不同,活性胚胎组织具有非凡的可在内部调节其时空力学性能的能力。受活体胚胎组织的启发,Matthew Devlin 和同事通过使用马达齿轮、光感受器和滚动磁铁设计了可模仿细胞间关键性互动机制的机器人集群。这些性能可以精确把控力的波动和极性,使该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刚度和流动性。Devlin 等人展示了由机器人单元形成的支柱,后者合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承重拱形结构。该集群还展现出自我修复能力,即通过流态化来弥补结构缺陷。它还表现出操控物体的能力:能通过施加定向力来移动物体。此外,该系统还能适应成为功能性工具,即先在物体周围流动,然后再变硬为能够施加扭矩的扳手。研究人员进一步展示了支撑性结构,其中该集群所承受的负载超过了单个单元的重量:它能先支撑一个人的重量(约 700 牛顿),然后再轻松地转换回流体状态。 Journal Science
20-Feb-2025 AI-辅助诊断免疫疾病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据一项新的研究披露,一种新型机器学习框架——Mal-ID 可以破解某个人的免疫系统对过往感染和疾病的记录,从而为精确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疫苗反应提供强大的工具。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免疫病理的传统临床诊断法往往依赖于体检、病史和各种实验室检测的组合来发现细胞或分子异常,其过程漫长,并常因起初的误诊和系统模糊而令诊断变得复杂。这些方法对患者的个体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的 B 细胞受体(BCRs)和 T 细胞受体(TCRs)数据的使用有限。为了因应病原体、疫苗和其他抗原刺激,BCR 库和 TCR 库可通过克隆扩增、体细胞突变和免疫细胞群的选择性重塑而发生变化。对 BCRs 和 TCRs 进行测序或可提供一种全面性的诊断工具,即有可能在某单一测试中同时检测传染性、自身免疫性和免疫介导性疾病。然而,仅靠对免疫受体库测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可靠且广泛地对疾病进行分类仍存在不确定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Maxim Zaslavsky 和同事开发了 Mal-ID(用于免疫诊断的机器学习):这是一个 3-模型机器学习框架,后者可通过分析免疫受体数据集来识别传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的特征以及患者的疫苗反应。Zaslavsky 等人使用从 593 名个体(包括 COVID-19、HIV 和 1 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流感疫苗接种者和健康对照者)系统收集的 BCR 和 TCR 数据对 Mal-ID 进行训练。根据来自训练的发现,Mal-ID 可有效地区分 550 个配对 BCR 和 TCR 样本中的六种不同的疾病状态,其多类 AUROC 得分为 0.986,表明其分类精度异常高。这一指标反映了该模型在对所有疾病的比较中具有将阳性病例排在阴性病例之上的能力。尽管该模型可成功区分 COVID-19、HIV、狼疮、T1D 和健康个体——表明其具有成为强大诊断工具的潜力,但 Zaslavsky 等人指出,该方法仍需要使用临床信息进行精细化改进,然后才能放心地进行临床应用。 Journal Science
20-Feb-2025 英矽智能与和铂医药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AI驱动抗体药物研发 InSilico Medicine Business Announcement 英矽智能,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AI)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与和铂医药(股票代码:02142.HK),一家专注于免疫性疾病及肿瘤领域创新抗体疗法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的全球生物医药公司,今日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利用各自在抗体发现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加速新型治疗性抗体的研发进程。
20-Feb-2025 Aging&Disease | 英矽智能利用机器人实验室,揭示抑制TNIK具有广阔抗衰老前景 InSilico Medicine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由英矽智能研究团队主导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抑制TNIK可能成为一种创新性的抗衰老策略。INS018_055(Rentosertib)是一种由英矽智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TNIK抑制剂,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在新的研究中,团队借助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实验室,发现了Rentosertib是一种潜在高效的抗衰老因子(senomorphic agent),能够显著缓解细胞衰老。相关研究成果被发表在 Aging and Disease(影响因子=7.843)期刊上。 Journal Aging and Disease
20-Feb-2025 铜器时代礼仪服饰迄今为止未知方面描述 University of Seville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塞维利亚大学领导根据在西班牙塞维利亚托洛斯-德蒙特利里奥(Tholos de Montelirio)遗址的发现,進行这种服装在各种未知方面的研究及其重要意义。 Journal Science Advances
20-Feb-2025 文生图技术为城乡规划设计带来新可能 Beijing Zhongke Journal Publising Co. Ltd.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文生图技术在通用计算机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备受学术界、工业界、乃至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为探索文生图技术对城乡规划设计领域产生了何种影响,张新长院士团队围绕该领域当下面临诸多关键挑战,基于文生图技术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并结合多个实际应用案例展示该技术在城乡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地理信息科学学报》发文报道了该成果。
19-Feb-2025 双球结构取栓装置:为脑静脉窦血栓治疗带来新希望 Science China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是一种相对罕见但极具挑战性的疾病。由于脑静脉系统与动脉系统在解剖和生理上的差异,现有的动脉支架取栓器并不适用于静脉血管。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研究团队利用镍钛合金金属丝立体编织技术研制了一种专用取栓支架(Venus-TD)。该支架具有可旋转的取栓网、可调节的长径比以及双向抽吸和碎栓功能,可实现静脉窦快速高效再通,为CVST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Journa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8-Feb-2025 如果到2100年实现了1.5°C的全球气候承诺,中国的土地系统将如何变化? Science China Pres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在全球变暖1.5°C情景和无更新减排措施的参考情景下,中国土地系统到2100年可能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5°C的气候承诺将推动未来土地系统发生更大的变化。在这一情景下,灌木、湿地和森林土地系统的面积预计分别增加185%、79%和33%。在1.5°C情景下,预计到2100年(或更早),现有耕地(截至2020年)将有35%转变为其他类型,其中高密度耕地将减少近50%。这种变化可能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挑战。 Journal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