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它可能会形成“突破性病灶”,即肿瘤细胞逃离骨髓,穿透骨骼,并在周围组织中驻留。新的研究如今提供了新的见解:突破性病灶内的肿瘤-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热点如何可能导致 T 细胞的多样化及肿瘤演化。这些见解或可为将来治疗方法的发展提供信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骨髓和骨骼系统之外出现恶性组织(即恶性组织独立于骨髓之外的现象)被认为是该病晚期的预后标志。然而,疾病进展中的骨髓独立性作用尚不明确;尽管出现了新的免疫疗法,但多发性骨髓瘤对患者来说往往是致命的。为了研究与骨髓独立现象相关的过程,Raphael Lutz 和同事研究了16名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突破性病灶和局限于骨髓内的病灶。他们发现,突破性病灶中的细胞成分与骨髓内病灶或健康骨髓样本中的细胞组成不同。突破性病灶中富含恶性浆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免疫细胞上调了免疫衰竭标志物,表明它们与肿瘤细胞发生了长期的相互作用。突破性病灶中的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也发生了变化(这两种细胞分别支持细胞外基质的生成和血管形成),这可能使肿瘤细胞在骨髓外也能存活。对突破性病灶的空间分析显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由 T 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组成的“免疫岛”,后者被浆细胞主导的区域包围,且仅有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和巨噬细胞稀疏地浸润其中。 免疫岛内的 T 细胞主要由扩增的克隆组成,这些克隆与肿瘤细胞基因组异质性的增加吻合,表明肿瘤演化和 T 细胞多样化在热点区域内同时发生。 Lutz 等人写道:“这些数据凸显了突破性病灶作为肿瘤-免疫相互作用关键部位的重要性,这对于理解肿瘤细胞的扩散过程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