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s
Updates every hour. Last Updated: 4-Sep-2025 08:11 ET (4-Sep-2025 12:11 GMT/UTC)
3-Sep-2025
尼泊尔的临床研究表明,对日本脑炎病毒的免疫力下降会加剧登革热的严重程度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一项在尼泊尔进行的、涉及 546 人的新研究表明,对日本脑炎病毒(JEV)疫苗免疫力的减弱会使人们更容易感染与其密切相关的登革热病毒所致的重症疾病。这些结果突显了登革热在全球蔓延后出现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公共卫生挑战;登革热是增长最快的蚊媒疾病。这些发现还强调了通过强有力的疫苗接种活动以保持对 JEV 强大免疫力的重要性。JEV 是尼泊尔的一种地方流行性黄病毒;尼泊尔会定期为其儿童接种抗该病毒的疫苗。尽管疫苗接种运动已在该国人群中达到了高覆盖率,但其他病毒的威胁使疫情形势变得复杂。例如,登革热于 2004 年在尼泊尔首次出现。自那时起,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化以及携带病毒蚊子的传播,尼泊尔全国各地的登革热病例激增。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尼泊尔人现在在一生中感染多次黄病毒的风险增高,因此了解抗 JEV 免疫力与登革热感染间的重叠性至关重要。Sidharth Malhotra 和同事对尼泊尔达兰市(Dharan)546 名登革热检测阳性者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追踪。研究人员对血清样本进行了糜蛋白酶筛查(糜蛋白酶是已知的重症登革热感染的标志物),研究了糜蛋白酶与 JEV 免疫力之间的所有关联。体内中和抗体处于中等水平的患者往往糜蛋白酶水平较高,病情也更严重;而那些具有较强 JEV 免疫力患者的登革热症状往往较轻。Malhotra 等人指出,疫苗接种活动已使一些地区的 JEV 感染率降低了 72%,并可能使数百万人免于感染一种严重且致命的疾病;因此,他们主张:“JEV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不容削弱”。
关注研究趋势的记者请注意,《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于 2025 年 8 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美洲登革热疫情如何在区域范围内同步爆发,并受厄尔尼诺等气候因素的影响: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q4326
《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于 2025 年 7 月发表的一项对菲律宾大型儿童队列的研究也将某一类抗体与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登革热免疫力联系起来: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q0571
此外,《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于 2024 年 5 月发表的一项对尼加拉瓜大型儿童队列的研究揭示了寨卡病毒感染会如何增加某些血清型登革热所引起的症状性疾病的风险: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n2199
- Journal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3-Sep-2025
“照亮”微塑料污染的细菌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目前,在《ACS Sensors》上发表文章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活体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附着在塑料上并发出绿色荧光。在对真实世界水样进行的初步检测中,生物传感器可以轻松检测出环境中存在的微塑料水平。
- Journal
- ACS Sensors
3-Sep-2025
科大團隊開發新型採樣方法 革新統計力學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及化學系副教授潘鼎和物理系助理研究教授李爍輝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基於深度生成模型,開發出一種新型直接採樣方法。這方法可在連續溫度範圍內實現對玻爾兹曼分布的高效採樣。
- Journal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Sep-2025
西班牙与拉丁美洲200余座以古希腊罗马命名的城市完成地理定位研究
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Reports and Proceedings
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Universidad Carlos III de Madrid)近日发布了一套创新性的互动目录系统,成功实现了对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地区200余个以古希腊罗马时代命名或与之存在历史类比关系的城市进行精准地理定位。这项名为ANTIMO的研究项目开创性地通过古典文明参照系,为现代城市化发展、社会演进及政治体系构建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2-Sep-2025
迷幻药研究重塑全球心理健康治疗范式
Genomic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Genomic Press对Gregor Hasler教授的开创性访谈,深入探讨了正在重构全球精神病学治疗格局的革命性迷幻药研究。这位瑞士神经科学家阐述了裸盖菇素与MDMA等物质如何迅速增强神经可塑性,从而在传统疗法无效的情况下,为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成瘾提供持久缓解。他在谷氨酸与GABA神经递质系统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开辟了全新的治疗路径,可能会改变全球数百万顽固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照护。
- Journal
- Psychedelics
2-Sep-2025
革命性精神科医生重塑全球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认知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在Genomic Press最新访谈中,探讨了Siegfried Kasper教授对当代精神病学与难治性抑郁症研究的深远贡献。这位奥地利精神科专家已发表逾800篇论文,H指数高达131。他在访谈中回顾了自己首度证明精神疾病生物学基础的奠基性研究,以及推动包括SSRIs与鼻用艾氯胺酮在内的革新疗法的过程。他的学术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医学界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焦虑障碍的治疗方式。
- Journal
- Brain Medicine
2-Sep-2025
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吳宏偉教授榮獲三項國際大獎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暨土木及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吳宏偉教授近日榮獲三項由頂尖機構頒發的殊榮,包括英國特爾福德金獎 、由加拿大土木工程學會頒發的Donald Stanley最佳論文獎 ,以及《計算機與岩土工程》期刊的Scott Sloan 最佳論文獎。這些獎項表彰了吳教授在泥石流體力學、可持續廢物管理和斜坡安全等領域的超卓學術成就。
29-Aug-2025
COVID-19 疫苗类型和接种间隔时间对人体 T 细胞反应的影响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
两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的 COVID-19 疫苗和不同的接种间隔会如何影响人体内的 T 细胞反应。其中一项研究评估了腺病毒 (Ad) 载体疫苗和 mRNA 疫苗对细胞因子反应性类先天 T 细胞的影响,而另一项研究则侧重于 SARS-CoV-2 刺突蛋白反应性 T 细胞的质量。研究人员发现,延长 mRNA 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可减轻炎症并提高 T 细胞反应的质量,后者可为将来的疫苗接种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先前的研究表明,黏膜相关恒定 T 细胞(MAIT) 等先天样免疫细胞可驱动对 Ad 载体疫苗的早期反应并刺激抗病毒干扰素-γ (IFN-γ) 的生成。然而,mRNA 疫苗会如何影响 MAIT 和其他 IFN 依赖性免疫反应则不清楚。为一探究竟,Ali Amini 和同事对 56 名健康成年人的早期免疫反应进行了检查,这些人分别接种了基于腺病毒载体或 mRNA 的 SARS-CoV-2 疫苗。他们确定,这两种疫苗均能激活类先天性 T 细胞并产生不同的 IFN-γ 反应。腺病毒载体疫苗在首剂接种后可引发较强的 IFN-γ 信号传导和 MAIT 活化,但在接种加强剂后则会引发较弱的免疫反应,这是由于抗腺病毒载体活性的产生削弱了整体免疫力。相比之下,mRNA 疫苗诱导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会在首剂接种后强度较弱,但在接种加强剂后则会有较强的反应,这是因为它激活了可产生 IFN-γ 的记忆性 T 细胞,后者可增强对 MAIT 的刺激。Amini 等人还确定,延长接种 mRNA 疫苗加强剂的间隔时间可因记忆 T 细胞数量减少而减轻炎症反应。
Sam Murray 和同事以同样方式用活化诱导标记 (AIM) 检测法来分析由接种 COVID-19 疫苗或轻度感染触发的 SARS-CoV-2 刺突反应性 (AIM+) T 细胞。他们发现,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 疫苗和 SARS-CoV-2 感染可各自诱导不同的 AIM+ T 细胞反应。与腺病毒载体疫苗相比,mRNA 疫苗可募集更多预先存在的 SARS-CoV-2 交叉反应性 T 细胞。Murray 等人还指出,延长 mRNA 疫苗之间的接种间隔时间可减少炎症反应并增强先天免疫活性。
关注研究趋势的记者请注意,《科学-免疫学》于 2020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深入探讨了 MAIT 在 SARS-CoV-2 感染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immunol.abe1670
- Journal
- Science Immunology
28-Aug-2025
黄石公园内信步徜徉的野牛提升了草原的恢复力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黄石公园内迁徙不受拘束的野牛群不但改善了养分循环,而且提升了景观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这些发现挑战了传统的牧养理念,表明恢复大规模迁徙可以释放该物种的全部生态能量。历史上,北美曾有着数千万头的野牛;它们的季节性迁徙改变了这片大陆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如今,这些曾经数量庞大的野生、自由迁徙的野牛群已不复存在;它们目前仅存约 40 万头,且几乎全都以小群管控的形式存在于私人土地或公园和保护区内。尽管研究表明,这些野牛可通过使栖息地多样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以及驱动养分循环和生产力等过程而在塑造生态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现代野牛大多囿于有限的区域之内,因此大型迁徙野牛群对生态的更为广泛的影响仍鲜为人知。然而,野牛在黄石公园北部生态系统中迁徙活动的恢复为理解大型食草动物如何在景观尺度塑造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天然实验场所。
在 2015 年至 2022 年间,Chris Geremia 和同事追踪了野牛在代表其三大主要栖息地的 16 个地点的放牧动态,并测量了它们对碳氮动态、植物群落和土壤微生物学的影响。Geremia 等人发现,野牛在加速氮循环、增加地上氮含量和改善景观营养品质的同时也稳定了植物的产量,尤其是在营养丰富的湿润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野牛不但密度高且放牧量也高于通常建议的水平。在放牧地区,土壤微生物密度以及土壤和植物中的氮含量也有所增加。据作者披露,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型迁徙食草动物对生态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它们的体型,而且还在于它们的数量、密度和自由迁徙能力。Geremia 等人写道:“为了推进对迁徙食草动物和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我们必须接受景观尺度上的异质性——不是在单个牧场或草场的尺度,而是在允许成千上万大型迁徙食草动物在这些地方自由迁徙的尺度。我们的发现强调,拥有野牛等大型本地食草动物的生态系统在当今的世界中可成功运作。”
- Journal
-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