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s
Updates every hour. Last Updated: 28-Apr-2025 22:08 ET (29-Apr-2025 02:08 GMT/UTC)
22-Jan-2025
Sb基单原子催化剂中的轨道稳定效应助力高效且稳定的ORR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吉林大学发表在Science Bulletin上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被称为 “轨道稳定效应 ”的创新概念机制,用于精确设计新型Sb基SACs,从而在氧还原反应(ORR)中实现高活性和超长耐久性。
- Journal
- Science Bulletin
22-Jan-2025
英矽智能完成新型泛TEAD抑制剂ISM6331的首次患者给药,用于治疗间皮瘤和其他实体瘤
InSilico MedicineBusiness Announcement
1月23日--由生成人工智能(AI)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英矽智能今天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泛TEAD抑制剂ISM6331,已在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中完成首次患者给药,用于治疗间皮瘤和其他实体瘤。ISM6331是由英矽智能的生成化学引擎Chemistry42辅助开发的,是目前公司全资拥有的人工智能驱动发现的药物资产中进展最为领先的肿瘤管线,2024年6月,这款候选药物已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间皮瘤。
20-Jan-2025
科大研發全球最小「三項全能」微型醫療機械人 窺探人體腔道推進微創手術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成功研發出一款全球最小的多功能手術機械人,體積較現有同類型機械人小60%,集拍攝及精準導航能力,可協助醫療人員在人體內取樣、傳送藥物及進行激光熱療手術,其障礙物檢測距離表現更有十倍提升,有助將微創手術應用於人體內支氣管末端、輸卵管等微小腔道分支,擴大其應用範圍。
- Journal
- Nature Communications
19-Jan-2025
中国海南岛生物区系起源的新认识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生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揭示了海南岛与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在生物区系起源上有密切联系,结合古植物学和植物区系研究,共同支持地质板块学说提出的海南岛在古近纪曾与中国广西西南部和越南北部接壤,后来发生了向东南的移动。 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了海南岛生物区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新思想,《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1期发文报道了该研究。
- Journal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19-Jan-2025
单细胞轨迹推断发现调控脂肪生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最近发表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项交叉学科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识别出调控脂肪生成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发现ADGRD1促进脂肪生成,而GPR39抑制这一过程。
- Journal
-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Funder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7-Jan-2025
以孤对电子为化学剪刀设计二维范德华氧化物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在最近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设计策略——以孤对电子作为 “化学剪刀” 制备二维范德华氧化物。研究小组成功地利用这一策略获得了一种新的稳定的二维范德华氧化物,InSbMoO6。
- Journal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6-Jan-2025
南非洞穴遗址发现的南方古猿并未进食大量肉类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据 Tina Lüdecke 和同事的一项新的研究披露,在南非斯泰克方丹(Sterkfontein)化石遗址发现的七个南方古猿标本是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人科动物,它们的肉类食量不大。为确定这些人科动物的膳食,Lüdecke 等人分析了从其化石标本的牙釉质中提取的有机氮和碳酸盐中的碳同位素。一些研究人员推测,早期人科动物食物中所纳入的动物性食物会导致其脑容积增大、肠道尺寸减小及身高增加——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演化中的关键事件。同一时期(约 370 万年前)的被切断过和刮削过的骨头以及一些石器暗示南方古猿的食物中含有一些肉,但其饮食中含有动物成分的直接证据则一直缺乏。研究人员分析了 43 个动物牙釉质化石(包括南方古猿和现代非洲哺乳动物)中的氮同位素测量值,旨在表征在已知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中的这些同位素含量。他们发现,在两组牙釉质化石中的同位素明显不同:南方古猿的牙釉质与食草动物组的牙釉质颇为相似。研究人员指出,南方古猿可能进食的是富含能量但氮同位素比值低的食物,如豆类甚或可能是白蚁。但 Lüdecke 等人断言,南方古猿不太可能因为进食足够多的肉类来改变其脑容积及其他人类演化的标志性特征。
- Journal
- Science
16-Jan-2025
一种为设计蛋白质而开发的 AI 模型可在开发新型荧光蛋白中模拟 5 亿年的蛋白进化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在名为 ESM3 的多模态生成语言模型的指导下,Thomas Hayes 和同事生成并合成了一种先前未知的明亮荧光蛋白,其基因序列与已知荧光蛋白大不相同;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荧光蛋白的产生相当于 ESM3 模拟了 5 亿年的生物演化。该模型或可为“搜索”蛋白质可能性的空间提供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着眼于更好地了解自然演变出的蛋白质的作用方式以及开发用于医学、环境修复和许多其他应用的新型蛋白质。ESM3 可通过离散标记字母表来表示这些内容中的每一项而推断蛋白序列、结构和功能;这些字母表能以一种生成语言模型进行组合。这种策略不同于以前的仅针对蛋白序列进行缩放的语言模型应用。ESM3 的训练数据包括 7710 亿个独特标记,这些标记由 31.5 亿个蛋白序列、2.36 亿个蛋白结构和 5.39 亿个带有功能注释的蛋白创建而成。ESM3 最多可以训练 980 亿个参数。ESM3 现已可通过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公开测试版而获取,使科学家能够以编程方式或通过基于浏览器的交互式应用程序来设计蛋白质。研究人员可通过免费的学术访问层级或用开放模型代码和权重来使用 EvolutionaryScale Forge API。
- Journal
- Science
16-Jan-2025
谱学智能监测反应动态演化,为化学反应提供数字化理解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基于机器学习结合红外光谱描述符的谱学智能方法,可以成功实现催化反应过程中动态结构演化的准确监测和识别,《国家科学评论》近期发文报道了该成果。
- Journal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