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s
Updates every hour. Last Updated: 8-Nov-2025 07:11 ET (8-Nov-2025 12:11 GMT/UTC)
10-Jun-2025
糖尿病为何影响大脑结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权、刘风团队揭示背后的遗传机制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近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权主任医师、刘风副教授团队,采用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统计数据与前沿统计遗传方法,系统评估了2型糖尿病与皮层下脑结构之间的遗传关联。相关成果以“Genome-wide pleiotropy analysis reveals shared genetic associations betwee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ubcortical brain volumes”为题发表在Research上。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ianjin City, Tianjin Key Medical Disciplin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roject,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ional Key Project of “Inter-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You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Level Three) in Tianjin,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Tianjin Education Commis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10-Jun-2025
两性离子策略:一把打开离子聚集体中分子运动的钥匙
Science China Press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离子聚集体作为物质存在的普遍形态之一,其内部分子运动研究长期受限于阴阳离子基元的同时存在带来的结构复杂性及实时监测技术的缺失。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团队近期创新性提出两性离子策略,通过将阴阳离子引入到同一荧光有机骨架分子,构建出兼具结构简洁性与信号响应性的两性离子分子。研究团队巧妙利用荧光信号波长与强度变化,成功实现了离子聚集体内分子间与分子内运动的原位实时追踪。该成果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为揭示复杂离子聚集体内的分子动态行为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
- Journal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10-Jun-2025
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微生物胞外酶的保压酶活性特征
Science China Press
微生物胞外酶在海洋有机物的转化和矿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影响海洋碳封存等过程。上海海洋大学方家松教授团队研究了马里亚纳海沟全海深水柱中微生物胞外酶的常压和保压酶活性,结果表明传统上在常压条件下测得的酶活性不能真实代表原位微生物活性,突显了保压采样、保压转移和保压酶活性测定的重要性,为全面理解海洋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Journal
-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10-Jun-2025
科大工學院推出「擬人化」自動駕駛系統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最近成功開發了一套「擬人化認知編碼系統」,讓自動駕駛車(自駕車)能像人類司機般「思考」,綜合判斷複雜路況。這項嶄新技術可將整體交通風險降低26.3%,而對於行人及騎行者等高風險群體來說,潛在意外更大幅減少51.7%。與此同時,自駕車的自身風險也下降了8.3%,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邁進一大步。
- Journal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Jun-2025
开创性精神药物研究者重塑精神疾病治疗格局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作为纽约大学精神药物医学中心联合主任,Stephen Ross博士通过开创性临床试验帮助复兴了精神病学中的精神药物研究,证明裸盖菇素辅助心理治疗能够对传统治疗方法难以见效的疾病产生快速、显著且持久的改善。
- Journal
- Psychedelics
10-Jun-2025
斯坦福研究员解码糖分子在脑衰老保护中的作用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生史书雅博士揭示了突破性研究,显示大脑血管上的保护性糖涂层如何随年龄增长而恶化,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她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在老年小鼠中恢复这些关键分子可显著改善脑屏障功能和认知表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希望。
- Journal
- Brain Medicine
10-Jun-2025
人格障碍先驱揭示半世纪转变精神病学分类之旅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杰出的精神病学家约翰·M·奥尔德姆医学博士、理学硕士讨论了他在开发DSM-5人格障碍替代模型和创建将临床实践与科学严谨性相结合的评估工具方面的关键作用。他的里程碑式工作涵盖了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贝勒大学的领导职位,包括在9/11期间担任纽约州精神卫生办公室首席医疗官。
- Journal
- Brain Medicine
10-Jun-2025
意大利神经科学家揭示童年创伤与终身大脑后果的关联
Genomic PressReports and Proceedings
IRCCS San Raffaele研究员Sara Poletti博士证明,童年创伤如何从根本上改变终生的大脑-免疫相互作用,导致包括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内的情绪障碍。她的开创性工作结合了神经影像学、基因分析和免疫学评估,绘制创伤持久的神经生物学印记。
- Journal
- Brain Medicine
9-Jun-2025
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课题组通过冷冻电镜解析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及复合物结构,为遗传性异戊酸血症提供治疗策略
Research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是亮氨酸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负责催化异戊酰辅酶A转化为3-甲基巴豆酰辅酶A。当其功能缺陷时,毒性代谢物异戊酸、3-羟基异戊酸、异戊酰甘氨酸和异戊酰肉碱等体内堆积可引发异戊酸血症(IVA),患儿常出现呕吐、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脑损伤。IV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尽管已知IVD基因突变是致病主因,但因其结构动态性高、底物结合机制复杂,科学家长期难以解析其精确工作机制。
- Journal
- Research
- Funder
-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Initiative for Innovative Medicine, National High Level Hospital Clinical Research Fundi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