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lecular mechanism diagram of RG7388 inhibiting SFTSV
Credit: ©Science China Press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最近对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一种新兴的蜱传病原体)如何对抗宿主凋亡信号提供了新的见解。基于这些发现,他们已经确定抗癌药物RG7388(Idasanutlin)对SFTSV表现出有前景的抗病毒活性。
SFTSV缺乏任何临床批准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或疫苗,由于其高死亡率,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该病毒正在中国更广泛的地区迅速传播,特别是通过蜱媒和候鸟种群,从而不仅在亚洲,也在其他地区都构成了风险。
做为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和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涛教授一直致力于探索SFTSV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他的工作为抗病毒治疗策略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涛教授认为,目前认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的临床抗SFTSV药物。他指出,老年患者和有潜在疾病的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因此,需要继续努力开发和临床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该研究重点关注SFTSV感染诱导的线粒体损伤与凋亡拮抗作用之间的关系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先前的研究表明,SFTSV感染会触发线粒体释放凋亡因子,但从未观察到凋亡本身。王涛教授的团队利用研究小组积累的大量组学数据发现,SFTSV以MDM2依赖的方式下调p53,导致p53靶基因Apaf-1的转录抑制。这显著阻碍了凋亡复合物的组装。
基于对分子机制的理解,研究小组利用MDM2抑制剂RG7388来增强细胞对凋亡刺激信号的敏感性。结果是细胞在感染的早期死亡,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
王涛教授指出,目前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抗癌药物RG7388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虽然在临床批准用于抗病毒治疗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但研究结果为该化合物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治疗潜力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这一新的发现标志着对于在治疗SFTSV挑战方面迈出了一步,为患者和公共卫生秩序的维持提供了潜在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