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Communication on the couch
Credit: Riki Blanco
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媒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展其影响力边界,深度重构着人类认知世界的叙事方式。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UC3M)的最新研究表明,这种变革已超越传统媒体范畴,形成了一种从私人领域到公共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层面的"话语准垄断"现象。该研究特别聚焦社交网络设备,从传播理论维度系统分析了互联网主流话语的运作机制与社会影响。
"数字媒介构建的交互环境具有典型的双重性:既制造话语透明的假象,又刻意掩盖叙事对现实的塑造作用。"卡洛斯三世大学传播系教授皮拉尔·卡雷拉 (Pilar Carrera)在其著作《沙发上的交流:数字想象的政治影响》(Cátedra,2025)中指出,"从'老大哥'到当代的'大数据',我们需要解构媒介潜意识及其在娱乐化社会中的政治逻辑。"
该项研究采用跨学科方法论,融合心理分析、哲学与批判媒体理论,揭示数字生态系统对主体性和权力结构的重塑。卡雷拉教授强调,互联网作为大众媒介正在消解民主社会必需的多元话语竞争机制,取而代之的是以"技术赋权"为包装的新型控制体系。
研究表明,资本、权力与大众媒体逻辑已形成闭环式的相互强化机制,其社会影响不容忽视。卡雷拉教授特别强调,必须严格区分技术工具与媒体运作逻辑——这一关键区隔在当前讨论中经常被模糊化。"我们探讨的绝非技术本身优劣,更不是要重拾反技术进步的卢德主义。"卡雷拉指出,"所谓'技术白板论'和'去中介化神话'本质上都是认知陷阱,它们成功转移了公众对互联网实际控制结构的注意力。"研究揭示,尽管网络空间常被塑造成自由开放的形象,但其运作的每个环节都暗含精心的规划与控制。
研究进一步揭示,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数字隐居"现象——即公民完全退守至媒介化的私人领域、主动脱离公共事务参与——如过去几十年所证实的一般,在新冠疫情期间达到顶峰。这种社会趋势实质上标志着公共想象力的退化,正在将民主政体推向"前民主"时代的认知模式。
该研究采用创新的跨学科方法论,有机融合媒体实证研究与哲学批判理论。通过对超链接网络、点击诱饵经济、算法话语操控等典型现象的剖析,研究团队发现数字环境正在催生一种具有帝国主义特质的单一叙事范式。卡雷拉教授指出:"将互联网的技术架构等同于社会架构乃至现实本身,这种偷换概念的修辞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欺诈行为。"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的主流媒体论述,研究揭露了其中暗藏的话语陷阱:平台资本通过将责任转嫁给"算法黑箱"或普通用户,系统性逃避监管问责。"当下主流AI论述充斥着技术神秘主义与决定论的杂糅,简直堪称数字时代的电子占星术。"卡雷拉教授评论道,"当媒体开始用塔罗牌式的语言讨论技术时,我们就该警惕其背后的权力运作。"
研究最终揭示,这些看似复杂的数字话语本质上服务于最朴素的权力逻辑。"所谓的数字叙事不过是自我指涉的封闭系统,"卡雷拉总结道,"在用户制造的多元化表象之下,隐藏着高度同质化的控制机制。"该结论为理解数字时代的权力重构提供了关键的理论透镜。
更多资讯: